公告栏:

一个深邃的符号——盘瓠文化解读

麻阳政府门户网站 www.0797qzsz.com 2011年10月20日 点击数: 次

想走近盘瓠文化,就得先走进盘瓠庙。麻阳的盘瓠庙不叫盘瓠庙,而是俗称龙王庙祖神殿三座大王庙”……盘瓠是麻阳苗裔敬奉的祖神,哪有直呼先祖名讳的道理?麻阳有据可查的盘瓠庙及其遗址有18处之多,保留完好尚有8处,其中高村镇漫水龙王庙、兰里镇新营祖神殿、郭公坪乡陈家坡三座大王庙最为完整,而高村镇漫水龙王庙最具代表性。

资料照片:麻阳漫水村盘瓠庙(又称龙王庙)

  座落在麻阳县城锦江河南岸的漫水村龙王庙,又称作龙船庙三座大王庙,原建于明代永乐二年(1404),原址在漫水村后叫四星塘的大路边。这条大路古时是贵州铜仁方向经麻阳通往辰溪、泸溪、沅陵的必经驿道,传说过路抬轿、骑马的达官贵人、商贾、学子,到庙门前不下轿、马,就会狂风大雨,非常显应,吓坏行人。于是,当地田姓村民,就在清光绪十七年(1891)迁庙至现址,现庙与县城对映,接西晃余脉,碧波荡古刹,百舸争流水,古木荫修竹,蛮风融夷俗,钟声迎香客,风光痴游人,成为五溪地域远古盘瓠文化现象保留较完好的遗迹。

  历经百余年风雨沧桑,现存龙王庙保留有二间房屋,右边堂屋横枋正中刻有扇形浮雕图案,其主体是龙头、狗耳、牛身(前后大腿根部有水涡纹)、狗尾(上翘)、虎爪,身子左倾,顾首右盼,闲步洞顶岩块上的龙犬;其左上方环绕四只蝙蝠。民间诠释:盘瓠的,蝙蝠的,都与谐音,这浮雕就是一幅五福瑞图。何谓五福”?《尚书·洪范》中所载的五福,指的是寿康宁攸好德”(所好者德)考终命”(得以善终);近世,人们又把五福阐释为寿,意义虽有些不同,但都体现了传统的追求现世幸福生活的人生理念。实际上,这是一个反映着农耕生殖意识的盘瓠图腾”——“龙犬是集农耕意象(与牛合体)、生殖意象(与狗合体,且龙犬立状似洞口的岩块上)和祖灵意象(与水涡纹合体)为一体的苗龙形象。同时,盘瓠图腾也是中原华夏文化(龙头)、苗族农耕文化(牛身)、蛮族由来已久的反抗历史积淀而成的悍斗习俗文化(虎爪)以及原始狩猎文化(虎爪、犬形)、穴居鸟文化(蝙蝠)等多种文化图腾的写照。作为文化象征的图腾标记,盘瓠图腾说明了麻阳盘瓠文化的非单一性,诠释了盘瓠文化以苗蛮文化为核心特质、吸引了多元类群外文化因素的地域性复合型文化特征。

        龙王庙右边堂屋内壁正中神龛上供奉着三块石碑牌位——“本祭盘瓠大王位本祭四官大王位本祭新息大王位。三块牌位,三个传说。

  盘瓠是始祖神,居中间最尊神位。有关古代中国南方蛮夷始祖盘瓠的神话传说,最早文字记载见于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东晋史学家、文学家干宝《搜神记》和范蔚宗《后汉书·南蛮传》等书都有类似的记载。其中《后汉书·南蛮传》记载最为详尽:昔高辛氏有犬戎之寇。帝患其侵暴。而征伐不克。乃访募天下,有能得犬戎之将吴将军头者,赐黄金千镒,邑万家,又妻以少女。时帝有畜狗,其毛五采,名日盘瓠。下令之后,盘瓠遂衔人头造阙下。群臣怪而诊之。乃吴将军首也。帝大喜,而计盘瓠不可妻之以女,又无封爵之道。议欲有报而未知所宜。女闻之,以为皇帝下令。不可违信,因请行。帝不得已,乃以女配盘瓠。盘瓠得女,负而走入南山。止石室中,所处险绝,人迹不至。于是女解去衣裳,为仆凿之结,著独力之衣。遣使寻求。辄遇风雨震晦,使者不得进。经三年,生子一十二人。六男六女。盘瓠死后,因自相夫妻。织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服,制裁皆有尾形。其母后归,以状白帝,于是使迎致诸子。衣裳斑兰,语言侏离,好入山壑,不乐平旷。帝顺其意,赐以名山广泽。其后滋蔓,号日蛮夷。

  很多人以为盘瓠是狗,这是谬误的无稽之谈。关于盘瓠的出生,东晋干宝《搜神记·盘瓠》载:高辛氏有老妇人,居于王宫。得耳疾,医为挑治,得一虫大如茧。妇人置之于瓠中,覆以盘。俄顷化为犬,因名盘瓠。《风俗通》又载:高辛帝计盘瓠不可妻之以女,人曰:可将犬覆缸内七天可变人也。帝依之以行。期间,公主怜夫饥渴提时开缸,龙犬果是人肤。但颅欠之。帝仍以女配盘瓠。由此我们知道:盘瓠并非终生为,而是经历了的过程。现代科学研究早已证明,人类是按照微生物低级动物高级动物的序列发展而来的。盘瓠的奇异出生传说实际阐释了古代人们关于人是由生物进化而来的,既非本来就有,更非神所创造的朴素唯物主义生命观点。我们不能用现代的眼光去苛求原始初民对各种社会现象的解释,也不能轻率地否认苗族先民对人类起源的合理化观念,更不能以盘瓠由的出生神话而否认盘瓠的存在。何况,作为当时黄帝皇族正统的帝喾高辛公主,绝对不可能下嫁一条非人类的畜狗的。

        盘瓠是南蛮始祖。典籍记载:秦汉时居武陵、长沙、庐江郡,分散形成信仰相对固定的地域性盘瓠之后部族。并出现了五溪蛮这个民族定性概念,还说五溪蛮皆盘瓠种也。沅其故址。环四封而居者,进有五:曰苗,曰瑶,曰僚,曰僮,曰仡佬。风俗气习,大抵相似。由此可知,盘瓠不仅仅是苗族的始祖神之一,他还是现代瑶、畲等族先民的始祖神,是相当长时期内,中国南方多个少数民族共同敬奉的始祖。至今,民间还流传着瑶家是老大,居高山;苗家是老二,居山腰;侗家是老幺,居水边的兄弟分家创业式的民谣。从侧面说明,古时南方少数民族亲如兄弟般杂居相处的情形,而这种和平相处的惬意,没有一个共同的统领协调,是不可能实现的,而这个共同的统领就是盘瓠

  盘瓠是和帝喾高辛氏公主联姻后,居南山石室,繁衍后代。帝喾是当时代表中华大地先进文化的民族集团——华夏族的首领,作为中原文化核心集体成员——华夏王族之一的高辛公主,她的融入,给盘瓠蛮文化带进大量中原文化元素,也就是说盘瓠一族从繁衍之初,就开始了与外文化的联姻和交融,并注定了盘瓠文化复合型特征的宿命。

新息大王即东汉大将军马援,因他征蛮有功,汉光武帝封为伏波将军新息侯。因为他是外来神,所以居右偏位。南朝·范晔《后汉书·卷五四·马援传》记载:东汉建武二十三年(47)“精夫相单程起义,汉光武帝遣威武将军刘尚平乱,尚军大败,悉为所灭。建武二十四年(48),光武帝又遣谒者李嵩、中山太守马成击之,不能克。建武二十五年(49)伏波将军马援请行,企图溯沅水入武溪腹地,兵阻壶头山,马援染暑瘟病没。后监军宋均借马援之名进行招抚,群蛮遂平。按常理,作为敌人的马援不大可能成为五溪蛮的崇拜对象。然而,由于历史的偏见,五溪蛮一直是封建统治者欺压、绞杀的对象,也就形成了五溪蛮富于反抗的传统,而富有反抗精神的民族往往也是崇拜英雄的民族。《后汉书·卷七一·宋均传》追忆:兵困壶头山时,汉军士卒多疫死,义军常常升险鼓噪,时年六十二的马援拖着重病的身子辄曳足以观之。左右哀其壮意,莫不为之流涕。与汉军相持的义军人众,肯定也亲睹其壮烈。况且,群蛮平后,汉军远征士卒中,或病,或伤,或留守而滞留五溪蛮地,与当地居民交往、联姻,相互消融,英雄马援入驻盘瓠庙,成为理所当然,这也形象宣告了盘瓠文化与北方文化进一步交融的史实。

        如果说,马援入驻盘瓠庙神位,是五溪蛮呼唤英雄的时代心声;那么,四官大王就是五溪蛮创造的本民族战神。据传,四官是土著酋长,率领蛮民反抗汉军围剿,打了不少胜仗。但由于汉军势大,最后率残师退居苗寨,与官兵隔河相拒,官兵屡攻不克。后因寨中粮草告磬,为保境安民,四官决定学老祖宗盘瓠猎杀吴将军而退犬戎的壮举,深夜潜泅渡河,想往汉营拘杀官兵将军。因为断粮,四官已数日捱饿,当他空着饥腹泅渡至河中时,为官兵发觉,手脚无力,不能及时躲过如雨利箭,血染河中。官兵退后,时逢农历五月十四,夜里,四官家人见四官赤裸身子藏在门后蓑衣下,伸手要吃的。家人赶紧起身做饭,但战后余劫,家中几无粮米,只好往寨中借米,等到把从各家凑拢的各种小包食物送给门后的四官时,鸡已叫二遍,他只吃了几口就匆匆离去,家人追到河边就不见了他的身影。天亮,全寨族人划船把各种小包食物,撒到河中祭奠四官。从此,大端午成为麻阳不变的传统。至今,第一笼粽子一熟,大人就催促小孩到门后吃第一个粽子。说是不到门后吃粽子,就会变成粽粑脑,实际是祭祀四官。因为他是本民族神,所以他位列新息大王之上,居盘瓠左首尊位。后来,人们赋予了四官更多的法力,不仅保平安,而且主财、福、寿等,吸纳了汉文化中四官财神法力

  麻阳盘瓠庙分布于不到百里的锦江河沿岸,如此区域性普遍修建盘瓠庙实属罕见。古俗民不祀非族,成体系的庙宇建筑布局绝不是历史的巧合或偶然,它们当是盘瓠部落建宗祠以祭祖的历史文化记忆。麻阳月月有节日,每逢节日,盘瓠庙及其遗址处多香火鼎盛;闲时,有逢红白喜事,或遇天灾病患,盘瓠庙里也是香烟袅袅;天旱求雨,丰收酬神,无嗣求子,烧香祛病……盘瓠庙是民间精神寄托的首选,即便乡邻间或乡亲与外人间,有了难以调解的纠纷,往往也是愤慨:到庙里摆猪脑壳去!”以此终结那无望的争执和不胜其烦的吵闹。所有的虔诚,很有些汉俗遇大事,开祠堂门的意味,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种小区域成规模普遍建立家祠性质盘瓠庙宇的现象,记录了麻阳历史上作为盘瓠部落聚居核心区的真实,见证了麻阳曾经作为盘瓠部落政治、文化中心的显赫,说明了麻阳作为盘瓠文化故都的不争事实。

  漫水龙王庙里的盘瓠图腾,是盘瓠部落的族徽,是盘瓠文化的标志性体现。盘瓠图腾体现了麻阳盘瓠文化以苗蛮文化为核心特质、吸引了多元类群外文化因素的地域性复合型文化特征,它是目前世界仅有的盘瓠图腾。因为盘瓠部落曾居地多已汉化,盘瓠后裔现居地多为苗区或瑶族、畲族聚居区,这些地方不可能产生苗汉融为一体的复合型地域文化,唯有地处历史上苗汉分界处的苗疆前哨——麻阳,才会产生如图腾反映的复合型文化,否则,走遍世界苗文化区的日本女学者也不会激动于麻阳盘瓠图腾的唯一惊喜。

        麻阳盘瓠庙是盘瓠文化的重要载体,最具特色的祭祖过端阳的麻阳大端午习俗,就必须依托盘瓠庙才能圆满。且消听来慢消听,慢慢消听将歌论。别人划船端阳节,漫水划船有根本……”(《根源歌》)其他地区农历五月初五端午划龙舟是为纪念屈原,而麻阳五月划龙舟是为怀念祖先盘瓠。麻阳盘瓠节,把缅怀始祖和民间民俗活动融为一体,形成了麻阳苗族独特的大端午习俗,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苗族特色的端午习俗。

麻阳盘瓠祭:请神

麻阳盘瓠节从农历五月初一开始,到五月十七结束,共历时17天。整个活动,分初一至初十邀祖赴会期、十一请祖登船日、十二至十四伴祖访亲期、十五至十六龙舟竞渡期、十七请祖归庙日五个阶段。期间,有拜祖讨信(拜神、拜寿)、陪祖游玩(游神)、请祖登船(请神)、伴祖访亲(参神)、接祖祈福(接神、接茶)、抢祖献孝(抢神)、借祖扫瘟(扫瘟神)、伺祖归庙(回神)八道敬祖献孝求福程序,《开神门歌》、《根源歌》(路程记)、《敬寿歌》、《敬寿歌》、《请神歌》、《谢茶歌》、《求子谢茶歌》、《病茶歌》、《赶瘟歌》、《请神回庙歌》,祖传的龙歌”(演唱时,由五老或歌师领唱,每唱两句,数百男声合唱尾三字,并拉尾音:——!老祖爷!”)响彻节会全过程,。仪式古朴,声势浩大,场面宏阔,观众如潮。

盘瓠旱龙舟

        值得特别一提的是《根源歌》,这首又叫路程记的祖传龙歌,一共116句,讲述大王”(盘瓠)从辰洲府沅陵县已住数百年后,溯锦江腾云驾雾往上走,进入麻阳境内,先后落脚新营(龚王二姓设下龙王殿)、麻伊(一时辰)、袁郊坪(张族设立龙王殿)、岩角坪(立庙宇,文姓祭数百载),最后于明朝永乐二年(1404)定居漫水田姓族地。详尽地记录了盘瓠部落离开沅水沿辰水迁徙的过程,实际是一部盘瓠族辰水迁徙史诗。一年一度的麻阳盘瓠节会,麻阳盘瓠后裔反复吟唱先民的迁徙历程,是数典记史、缅怀祖德的虔诚,更是刻意盘瓠文化故都的个性张扬。

  盘瓠庙承载盘瓠文化的历史,盘瓠文化依托盘瓠庙得以流传,在盘瓠庙肃穆庄严故事里,一个深邃的文化符号在历史的长河里闪烁、跃动、流淌……

 

来源:县文化局 作者:黄军 责任编辑: